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农业信息网(www.nongyexin.com)
当前位置:农业信息网 > 中药材大全

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中药材大全 更新时间 : 2025-02-28 14:33:26

伸筋草别名:石松、过山龙、宽筋藤、火炭葛、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狮子毛草。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止咳;解毒。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黄疸;咳嗽;疮疡;疱疹;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伸筋草图片

伸筋草英文

Common Clubmoss Herb,Herb of Common Clubmoss

伸筋草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华中石松及灯笼草的全草。

伸筋草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的酸性土草地、阔叶林边及马尾松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伸筋草功效与作用

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止咳;解毒。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黄疸;咳嗽;疮疡;疱疹;烫伤

伸筋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伸筋草性味

苦、辛、温、无毒、平

伸筋草归经

肝;脾;肾经

伸筋草图片

伸筋草药物形态

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cm,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mm,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cm,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7、8月间孢子成熟。

伸筋草性状鉴别

本品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3~5mm,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

伸筋草鉴别方法

(1)取本品粉末2g,加1%硫酸10-15ml,水浴温热15-30min,滤过。滤液加碘化铋钾试剂,生成棕黄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水浴湿浸30min,滤过。滤液蒸干,加1ml甲醇溶解,点样于中性氧化铝板上,同时点对照品溶液,以氯仿-丙酮(4:1)展开,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样品色谱中应有与对照品相对应的黄色斑点。

伸筋草栽培技术

野生。

伸筋草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伸筋草贮藏方法

置干燥处。

伸筋草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2.《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3.《生草药性备要》: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消炎。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

5.《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伸筋草注意事项

《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伸筋草备注

(1)同属植物铺地蜈蚣(垂穗石松、马鹿角)Lycopodium cernuum L.功能主治类似,江西等地作伸筋草入药;玉柏Lycopodium obscurum L.在甘肃作伸筋草壅,功效相似。

伸筋草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伸筋草药方

①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关节酸痛:石松三钱,虎杖根五钱,大血藤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⑤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滇南本草》)

⑥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伸筋草治疗疾病

  • 除风
  • 除风湿
  • 除湿消肿
  • 带状疱疹
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好友。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本站将核实后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0 农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4059435号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转载网络或用户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农业信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