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赚两亩的钱!鱼菜共养、藕虾套养技术简单效益高
来源:致富项目 更新时间 : 2018-09-10 00:00:00
还在按部就班地一茬接着一茬种地吗?思维活络的农民已经开始翻着花样种地了。地的规模有限,怎么能利用小小空间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套养”“共生”就是关键词!
鱼菜共生,技术简单、操作性强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是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 为什么说它很生态呢?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由于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石,鱼菜共生可以通过不同组合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系统。 不过,如果你以为鱼菜共生只是养鱼种菜,那就OUT了!鱼菜共生还可以衍生出很多“高级玩法”,扩展出不少利润点。
鱼菜共生2.0:产业融合,出奇制胜 来自广州的“70后”杨辉是个狂热的“鱼菜哥”。几年前,他利用塑料花盆、水管等各种普通配件DIY出20多个桌面和阳台鱼菜共生系统,并成功种出了第一把生菜。 后来,杨辉转念一想,能不能利用“鱼菜共生”系统来创造效益呢?经过考察之后,他决定了“1+4+4”发展战略,并且确定了“课程+产品”的盈利模式。 “1+4+4”,是指1个科普基地(用于开展耕读课程、免费接待家庭参观等)、4个产品(桌面鱼菜共生系统、阳台自动种花种菜养鱼机、定制庭院式鱼菜共生系统以及花、菜、鱼和耗材服务)、4个互联网营销渠道(订阅号、服务号、网站和后台服务系统)。 怎么样,有没有给你带来启发?下面就为您说说技术方面如何实现。
鱼菜共生技术提示 鱼菜共生技术原理非常简单、实际操作性很强,适用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也可用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鱼及菜之间比例的动态调节。普通蔬菜与常规养殖密度情况下,一般1立方水体可年产50斤鱼,同时供应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
鱼菜共生系统的几种模式 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机滤物的分解硝化。经由硝化床过滤而相对清洁的水再循环进入水培蔬菜或雾培蔬菜生产系统作为营养液,用水循环或喷雾的方式供给蔬菜根系吸收,经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养殖池,以形成闭路循环。这种模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系统稳定。 3.养殖水体直接与基质培的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基质槽或者栽培容器,经由栽培基质过滤后,又把废水收集返回养殖水体。这种模式设计更为简单,用灌溉管直接连接种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环即可,大多用于瓜果等较为高大植物的基质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质必须选质豌豆状大小的石砾或者陶粒,这些基质滤化效果好,不会出现过滤超载而影响水循环,不宜用普通无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废菌糠基质。 4.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像稻渔共作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分离式共生,就是在栽培田块铺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后灌水,构建水生蔬菜种植床,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到农田,再从另一端返还回流至养殖池。这样废水在防水布铺设下无渗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滤化废液,同样达到良好的生物过滤作用,有点类似自然的的沼泽湿地系统。比如茭白与鱼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采用这种系统设计。
实例: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鱼菜共生项目 8月27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渔业技术(鱼菜共生)推广项目完成了测产。试验于6月中旬放置134个生物浮床(共2000㎡)栽种水上空心菜,截至8月中旬,已收获空心菜4茬,平均产量1.5kg/㎡。 试验种植的空心菜长势良好,浮床植物对水体悬浮物具有显著吸附作用,降解氨氮、磷作用明显。养殖鱼类的抗性能力增强,成活率提高。据现场测产,亩产能提高10%以上,节约水电成本投入20-30%,减少渔用药物、调水制剂的投入50%之上,亩综合效益可提高30%以上。 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循环型低碳生产模式,更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聊城市人民政府网站

鱼菜共生,技术简单、操作性强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是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 为什么说它很生态呢?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由于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石,鱼菜共生可以通过不同组合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系统。 不过,如果你以为鱼菜共生只是养鱼种菜,那就OUT了!鱼菜共生还可以衍生出很多“高级玩法”,扩展出不少利润点。
鱼菜共生2.0:产业融合,出奇制胜 来自广州的“70后”杨辉是个狂热的“鱼菜哥”。几年前,他利用塑料花盆、水管等各种普通配件DIY出20多个桌面和阳台鱼菜共生系统,并成功种出了第一把生菜。 后来,杨辉转念一想,能不能利用“鱼菜共生”系统来创造效益呢?经过考察之后,他决定了“1+4+4”发展战略,并且确定了“课程+产品”的盈利模式。 “1+4+4”,是指1个科普基地(用于开展耕读课程、免费接待家庭参观等)、4个产品(桌面鱼菜共生系统、阳台自动种花种菜养鱼机、定制庭院式鱼菜共生系统以及花、菜、鱼和耗材服务)、4个互联网营销渠道(订阅号、服务号、网站和后台服务系统)。 怎么样,有没有给你带来启发?下面就为您说说技术方面如何实现。
鱼菜共生技术提示 鱼菜共生技术原理非常简单、实际操作性很强,适用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也可用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鱼及菜之间比例的动态调节。普通蔬菜与常规养殖密度情况下,一般1立方水体可年产50斤鱼,同时供应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
鱼菜共生系统的几种模式 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机滤物的分解硝化。经由硝化床过滤而相对清洁的水再循环进入水培蔬菜或雾培蔬菜生产系统作为营养液,用水循环或喷雾的方式供给蔬菜根系吸收,经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养殖池,以形成闭路循环。这种模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系统稳定。 3.养殖水体直接与基质培的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基质槽或者栽培容器,经由栽培基质过滤后,又把废水收集返回养殖水体。这种模式设计更为简单,用灌溉管直接连接种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环即可,大多用于瓜果等较为高大植物的基质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质必须选质豌豆状大小的石砾或者陶粒,这些基质滤化效果好,不会出现过滤超载而影响水循环,不宜用普通无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废菌糠基质。 4.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像稻渔共作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分离式共生,就是在栽培田块铺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后灌水,构建水生蔬菜种植床,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到农田,再从另一端返还回流至养殖池。这样废水在防水布铺设下无渗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滤化废液,同样达到良好的生物过滤作用,有点类似自然的的沼泽湿地系统。比如茭白与鱼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采用这种系统设计。
实例: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鱼菜共生项目 8月27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渔业技术(鱼菜共生)推广项目完成了测产。试验于6月中旬放置134个生物浮床(共2000㎡)栽种水上空心菜,截至8月中旬,已收获空心菜4茬,平均产量1.5kg/㎡。 试验种植的空心菜长势良好,浮床植物对水体悬浮物具有显著吸附作用,降解氨氮、磷作用明显。养殖鱼类的抗性能力增强,成活率提高。据现场测产,亩产能提高10%以上,节约水电成本投入20-30%,减少渔用药物、调水制剂的投入50%之上,亩综合效益可提高30%以上。 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循环型低碳生产模式,更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聊城市人民政府网站
一亩地赚两亩的钱!鱼菜共养、藕虾套养技术简单效益高: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好友。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本站将核实后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
